貼近原始的自我 放慢傾聽身體的聲音
悅近自然養身會所
Natural Relax Massage
For Male Body
何謂氣結
為何會形成氣結? 如何防止氣結形成?
氣滯即所謂氣鬱,或稱氣結,是指人體某一部份,或某臟腑經絡的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之證候。
引起氣滯(或稱氣結)的原因很多,如情志不暢、飲食失調、感受外邪、或外傷閃挫等,此外痰飲、瘀血、宿食、蛔蟲、砂石等病理物質之阻塞,亦可使氣的運行發生障礙而致氣滯。陽氣虛弱,陰寒凝滯亦可使臟腑經絡之氣機不暢而形成氣滯。
氣的運行發生障礙而不通,不通則痛,故氣滯臨床表現以脹悶疼痛為主。依臟腑的部位不同可分為肝氣鬱滯、胃腸氣滯、肝胃氣滯證等。氣滯常可導致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或與血瘀合而為氣血瘀滯證,氣機鬱滯日久則化熱、化火。氣滯還可影響水液輸布而化為痰濕、水停而成痰氣互結、氣滯濕阻、氣滯水停等證。
打通穴道指的就是打通氣節嗎?
穴道即是氣所聚集或流通之要道、關卡,若是外邪如風濕,或有形之物如瘀血等阻滯於肢體經絡穴位,可施以針法刺激穴位之氣加速氣機運行,以達到疏通氣機之治療目的,但氣滯(或氣結)於體內臟腑,就要配合藥物治療了,依不同兼證一般使用方劑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湯、疏經活血湯、平胃散...等,佐以理氣之品如:青皮、柴胡、枳實、厚朴等破氣結、散氣鬱;氣鬱夾濕者常佐陳皮、蒼朮等燥濕行氣;氣鬱食積者常佐內金、萊菔子、神麴、山楂等行氣消食....等等。
也就是說打通穴道各有其法,以針灸按摩之法施於穴位,打通體表鬱結之氣,但氣結之處位於體內針石不可達之處,便需藉藥物之力打通其鬱結之處。
在西醫的氣結是(一氧化碳的積體)無法代謝
氣結部也是缺氧的部位,是無法代謝的,氣結處也是你身上缺氧的部位。氣結是氣淤產生的類似真空顆粒,和一般所謂的滑囊炎、脂肪瘤、因受傷後產生肌肉組織纖維化、肌肉軟組織凝結或腫脹是不一樣的。簡單的說,結在穴點,就是氣結;不是結在穴點的,都不是氣結。
它的形成和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都有關係,若你喜食高熱量
高油脂等然後不愛運動,會造成循環代謝降低就會產生氣結
因細胞含氧量不足
另外跌倒撞傷、岔氣、喜食冰、姿勢不良也會產生瘀結
氣結基本上來說,就是血液循環不良,唯一的根治方法除了要由本身的個人習慣與生理時鐘方面調整外,有空時還是要到中醫院請推拿師幫你做疏導,理經,將氣結的部分推開,這樣才能夠完全康復,燻艾草也是有達到局部氣血調理的作用!
若要預防,應平時調暢情志,勿使情緒起伏過大、控制飲食,勿貪食辛辣、肥膩、刺激之物,以清淡均衡為主,少鹽少油之日常生活養生做起,自然氣機舒暢無礙。
氣結可以經由按摩 刮痧 針灸 等等方法疏通
但也要看情況而定 例如受傷或感覺到痛的時間有多久
所謂"病向淺中醫" 長年的病痛 剛剛發現的病痛 治療時間當然不會一樣
但是持之以恆的治療 是一定可以消除氣結,就是打通的經絡
常運動的人,腿部和身體肌肉會比較結實
如果之後沒做好舒緩鬆弛運動,肌肉會變得硬硬的,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肌肉酸痛,也會容易疲累
建議有空時多多去給肌肉按摩,久而久之肌肉會更有彈性更健康,並消除氣結。
◎ 檢視您身體的狀況
虛-寒-濕-凝-淤-塞-瘤-癌
1 、“虛”的感覺是怎麼樣?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體虛最大的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
2 、 “ 寒 ” 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 、"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特別注意:寒濕氣容易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是: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④腰部的“命門穴”,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 “ 大椎穴 ” 進入的 “ 寒濕氣 ” 容易引起我們的 “ 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 ; 從 “ 神闕穴 ” 進入的 “ 寒濕氣 ” 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 “ 寒濕氣 ” 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 “ 陰暗潮濕 ” 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霉,長蘑菇等 ;我們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 “ 寒濕 ” 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從 “ 命門穴 ” 進入的 “ 寒濕氣 ” 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從 “ 湧泉穴 ” 進入的 “ 寒濕氣 ” 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 寒濕體質 ” 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4 、"凝"的感覺怎麼樣 ?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身體不舒服;
5 、"淤"的感覺怎麼樣 ?
"淤"的時間長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混身不舒服,還疏通過程中痧點全是黑,紫色的;
6 、"阻塞"的感覺怎麼樣 ?
"阻塞"時間長了就容易生病,每個人生病不一樣;
7 、"瘤"的感覺怎麼樣 ?
長"瘤"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病;
8 、"癌"的感覺怎麼樣 ?
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為避免風寒,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保留下不錯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臟腑經絡
子時(膽經):晚上23:00 -次日凌晨1:00
是膽汁運作和骨髓造血的時間。是身體休息及修復的開始,應該睡覺。不是這個時候才上床,而是這個時候要處於熟睡狀態。此時不宜熬夜,否則會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的等多種神經症狀。晚飯吃得多、宵夜都會影響睡眠。「膽有多清,脈有多清」。
丑時(肝經):凌晨1:00 - 3:00
是肝臟修復的時間。肝經製造及調節全身血液並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解毒和排毒,為人體進行清洗工作。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丑時前未入睡,熬夜的人易患肝病,面色會顯得青灰,情志倦怠而易煩躁。
寅時(肺經)凌晨3:00 - 5:00
是呼吸運作時間。其特點為「多氣少血」,「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寅時人體體溫最低,血壓也最低,脈搏和呼吸都處於最弱狀態,腦部供血最少,夜班的工作人員易出差錯,重病的人也更易出現死亡,必須注意。如果在寅時經常醒來,則為氣血不足的表現。
卯時(大腸經):上午5:00 – 7:00
有利於排泄。這時,天基本上亮了,天門開了,也代表地戶開,就是肛門要開,把垃圾毒素排出。所以要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卯時血氣流注於大腸,此時最適宜暍杯溫開水,可以幫助排便,排出毒素,大便裡的毒素佔人體所有毒素達50%。
辰時(胃經)上午7:00 – 9:00
每天一定要早起吃早餐,宜多、宜好,且不會發胖。早餐可吃有動物蛋白。胃在此時最容易接納食物。
已時(脾經):上午9:00 – 11:00
脾經主消化,吸收營養。這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上一天當中的黃金時間,是老年人鍛煉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族最有效率的時候,也是學習的最佳時間。所以必須吃好早餐,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午時(心經):上午11:00 - 下午 13:00
是養心的時間,最宜小憩養陽氣。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陰陽交替的時辰。午時心血推動血液運行,宜養神、養氣、養筋。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陽虛的人這個時候好好地睡上一覺,最養陽氣。午覺要平躺,這樣可以讓大腦和肝臟得到血液,養腦養肝。但午睡不能超過1小時,否則會引起失眠。
未時(小腸經):下午13:00 - 15:00
小腸可分清濁,將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至脾。故午餐應在下午1點前吃完,這樣小腸才可以在其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吸收營養物質。佛家有「過午不食」之說。午餐的營養價值要高,不見得要多。
申時(膀胱經)下午15:00 – 17:00
是一天中最主要的喝水時間。膀胱儲藏水液和津液,並將多餘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循環。小腸經把食物裡的營養都吸收送到血液裡。此時宜多喝水或茶,用來稀釋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營養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釋,這樣才能起保護血管的作用。此時辰頭腦最清醒,記憶力最好,是第二個黃金時間,適合工作和學習。
酉時(腎經)下午17:00 – 19:00
腎臟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本,腎在酉時進入儲藏精華的階段。此時是工作完畢需稍事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勞。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
戌時(心包經):下午19:00 – 晚上21:00
晚餐不宜過膩、過多,宜吃少、清淡。餐後要休息;運動以散步方式最好,不要劇烈運動,否則容易失眠。些此時是心包經與腦神經活躍的時間,是工作學習的最佳時間。
亥時(三焦經):晚上21:00 – 23:00
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是人體氣血運行的要道,也是六腑中最大的臟腑。這時候應該休息,準備睡覺,或者是夫妻融洽等,都是最佳時間。到10點半就一定要上床了。儘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 什麼是「痧」?
當利用溫灸滑罐向下施壓時,會讓微循環障礙部位瘀積的血液從毛細血管的間隙滲出,停留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就是我們看見的「痧」。中醫認為,「痧」是一種瘀結,代表體內存在著不平衡狀態,瘀有阻塞的意思,當體內受到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通暢,就會進一步產生疼痛及種種病症;以西醫的角度來看,「痧」的成因是微細循環產生障礙的現象,血液從心臟運送到全身,需要靠微血管進行調節,若微細循環無法正常運作,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刮痧能疏散掉引發疾病的瘀積氣血
為何要刮痧?刮痧是透過「刮」的動作,對身體表面進行物理刺激,來刺激經絡,疏散體內淤積不通的氣血,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功能。氣血調和通暢,能讓身體細胞得到充分的氧氣與營養供應,維持身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運作。
刮痧的功效是經由對人體的穴位進行良性的刺激,透過經絡傳導作用,促進血液、淋巴循環,一方面可讓營養及氧氣充分運送到身體各組織,也能促進全身新陳代謝,並活絡人體免疫系統。
刮痧能加速排除體內毒素,提升人體自癒修復能力
刮痧的過程會讓皮膚組織充血,當血管神經受到刺激,會使血管擴張,讓血流與淋巴運行速度加快,提升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與血液中的吞噬細胞的作用速度與搬運能力,加速體內毒素廢物的排除。
人體的血液與淋巴能對體內的異物有辨識與排除能力,就像是人體的清道夫一樣,「痧」被身體視為異物,刮出的痧會被身體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消滅,再由尿液、汗液、呼吸等作用排出體外,當刮出的痧顏色漸漸減退,這種「退痧」的過程代表身體的毒素被排除的過程。經常的刮痧可以讓免疫系統經常受到鍛鍊,提高身體反應能力,可以有效並且快速清理這些人體不需要的毒素、廢物,並讓組織創傷修復能力提升,達到保健功效。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要刮到疼痛才有效,或是認為出痧的顏色愈深,代表刮痧的效果愈好,這些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刮痧並不是愈痛愈有效,也不必刮到又紅又紫才停手。
刮痧時感到疼痛代表氣血運行不順暢,有問題的部位刮痧疼痛度相對較高。出痧的顏色愈深、愈紅、愈紫,表示症狀較嚴重,通常症狀嚴重者,體質通常較虛。
出痧後要多久才會恢復?
出痧後的皮膚看起來有很多小血點,更有人會刮出黑紫一片,看起來有點可怕,出痧顏色的深淺是疾病程度輕重的反映。程度較輕的,痧出得少,顏色較淺,恢復也較快;程度嚴重的,痧出得多,顏色較深,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恢復。一般的情況下,退痧的時間快者2~3天,慢者可能需要兩週的時候,多數會在5~7天內消退。
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
養生十三法,又名耳聰目明法
1.髮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2.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a)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
(b)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卜卜有聲。
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6.面常洗
(a) 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
(b) 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7.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8.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 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0.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
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11.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13.腳常搓
(a)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 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b) 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中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生「三寶」,認為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惜氣」、「安神」重視保養。所以,孫思邈在「養生銘」中首先提出不能「怒 而傷 氣」、「思慮傷神」,以免氣機紊亂,血脈失和,臟腑功能失調,而致百病雜生。孫思邈尤重視精神調養,認為一個人平時應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盡量避免不良 精神刺激,勿使悲歡過極,以免出現「悲能傷肺」、「大喜傷心」的局面。孫思邈還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規 律,要注意節制飲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別要防止夜間大吃大喝甚至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傷胃、傷肝等不良後果。
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這就是養生銘中「節五辛」的含義。所謂「亥寢鳴天鼓」,即臨睡前要叩齒36下;「寅興漱玉津」是指早上 醒來應以舌攪上下顎數十次,待津生滿口時即可嚥下。這兩種導引法在唐代以前的醫療保健書籍中經常提到,其主要目的是保津和固齒。孫思邈認為,每個人只要重 視養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防止出現「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的情況。孫思邈在「養生銘」中最後指出,每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絕不是 「命裡注定」,其主動權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個人保健有方、養生有道,就能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