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八脈交會穴

經絡系統的特定穴中,八脈交會穴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通的8個腧穴,分別在四肢腕踝關節附近。這些腧穴既可紓緩所屬經脈的病症,又能紓緩相會通的奇經病症。

八法穴互相配合,又可分為四組:公孫與內關交會,後谿與申脈交會,臨泣與外關交會,列缺與照海交會各有其主治範疇。

八脈交會穴表

奇經八脈的分布

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沖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合谷穴(屬「大腸經」) 

 

常按合谷穴的9大功效

 

①【改善頭部疼痛
可減輕「頭痛、面部痙攣、眼睛腫痛」

 

②【預防中風
可以降血壓,「預防高血壓、中風」。

 

③【預防感冒
可以預防及改善「感冒、咳嗽哮喘、喉嚨腫痛」等症狀。

 

④【改善鼻子過敏
早上醒來後,先按摩合谷穴後再起床:
可緩解過敏性鼻炎,「改善鼻塞、打噴嚏」。

 

⑤【舒緩牙痛
左邊牙痛時,按壓右手的合谷穴,可達到鎮痛的效果。

 

⑥【減輕皮膚病症
可泄皮膚發炎之熱,「減輕皮膚搔癢、濕疹、蕁麻疹、青春痘」。

 

⑦【改善經痛
能促進子宮收縮,「改善經痛,月經不順」。

 

⑧【改善關節發炎
可改善「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等關節的發炎疼痛。

 

⑨【健胃整腸
能改善「胃痛、便秘、腹瀉」等症狀。

 

*【穴道位置】
  ■ 將「拇指、食指併攏」:

    =>「虎口肌肉凸起最高處」即是穴點。

 

*【按摩方式】
  ■ 用「拇指指腹」輕壓:按摩時會有痠脹感。

 

  ■ 方向:「順時鐘」方向按揉。

 

  ■ 次數:每次左右手各按約100下,每日「早晚各1次」。

陽陵泉穴(屬「膽經」)

【類別】

合(土)穴;筋會。

 

【釋名】

小腿外側面為「陽」;腓骨頭突起處如「陵」;穴在其下方凹陷部,所以稱「泉」。簡稱「陽陵」。

 

 

【陽陵泉穴】效用

 

(1)此穴是經絡的八大會穴之一,為全身筋的功能,精氣會聚點,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有特效

 

(2)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定調理習慣性便秘的主要穴道之一。

 

(3)  利肝膽清濕熱強筋骨胃潰瘍腳冷無血色

 

(4)  調理保養 : 肝炎,膽石病,高血壓,肋間神經痛肩關節痛膝關節痛下肢麻痺癱瘓。

環跳穴(屬「膽經」) 

 

 

【環跳穴】效用

(1)特效 : 腿痛閃腰坐骨神經痛

 

(2)調理保健 : 下肢麻痺腰部大腿膝部等的肌炎風疹腳氣等病症。

雲門穴及中府穴(屬「肺經」) 

 

雲門穴及中府穴,兩穴相近,在臨床點穴理療上,這兩穴可同時處理。

這兩穴的主要作用

一  是強化呼吸系統

二  是防治乳癌

三  是具有安神作用。

主治: 呼吸系統毛病、心臟病、安神、肋間神經痛、肩背神經痛

本二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主人體的呼吸系統。十二經絡始於肺經,肺經起點是「中府」穴,然後上行至「雲門」穴。

人的氣血就像一個環,始於「手太陰肺經」,歸於「足厥陰肝經」,後者歸於有名的「期門穴」;前者即起於「中府穴」。

雲門穴則為肺經之「募穴」,是經絡中手與足太陰經相會之處。所以可以瀉胸中之熱,及身體之煩熱。
所以這兩穴同時具有生理及心理的效果。

此外,在解剖上,這部位往下是人體淋巴聚集之處,配合腋下的按摩等刺激,可提高免疫力。
對婦女乳癌具預防效果。

刺激方法:  按摩或以空掌適力拍打,時間約1-2分鐘。

 

因為「雲門」穴屬於「肺經」,位於鎖骨正下方的凹陷中,也就是鎖骨和上臂骨頭的交界。古人認為我們的身體與天地相應,鎖骨之上為「天部」,鎖骨至肚臍之間為「人部」,肚臍以下為「地部」。當我們離開母體開始哇哇亂叫,哭得驚天動地,並且吞吐人世間第一口氣打開的就是肺氣。「雲門」位於「肺經」的起始,穴位位於最接近鎖骨的「中府」穴一指寬之上。天氣與地氣相交後流通於經絡之中,形成我們身體能量的循環系統,其中吸收「天氣」的開啟「地氣」的就是「雲門」穴。
 

秋天的身體要夏天先作預防,秋天屬肺,「雲門」跟下方一指寬的「中府」穴是強化呼吸系統的重要穴道,再順便說,此兩穴也是淋巴聚集之處,女性朋友請切記,這是預防乳癌的重要穴道。
 

【翳風穴】(屬「三焦經」)
現代人久坐、少勞動、用腦過度因此頭部血液循環不良,隨之而來的是頭痛、脖子僵硬疼痛、眼睛乾澀、視力退化、耳鳴、失眠等症狀或產生身體某區塊疼痛感。
 
『翳』,原指羽扇,有「遮蓋、掩蓋」的意思。穴在風池之前耳根部,爲耳垂所掩蔽。顧名思義,翳風能夠對一切「邪風」導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風疾」。
 
穴位作用:
翳風穴具有活血祛風通絡,通竅醒神之功效。
 
取穴方法:
翳位於耳垂後方耳後高骨和下頜角之間的凹陷中。
 
適用症狀:
‧失眠、頭痛、偏頭痛、暈眩
‧眼睛乾澀、飛蚊症、眼盲、近視、遠視、斜視、眼皮跳、眼痛、眼凸
‧耳鳴、耳癢、耳濕、耳聾
‧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癲癇(羊癲瘋)
‧鼻塞、鼻竇炎、鼻子過敏、鼻涕倒流
‧口齒不清、牙痛、舌頭麻、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
‧憂鬱、腮腺炎、青春痘
‧中暑、休克、腦中風、癡呆、腦震盪
‧腦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
‧任何作用在頭部的症狀均適用之

 

 

操作方法:

 

1、按推手法:按、揉、推法。

 

2、使用工具:右穴用右手、左穴用左手

手成握拳狀,食指彎曲拇指按住食指,緩緩頂住穴位,上下推揉30次,續數秒,再換邊操作力道不可過輕,會產生疼痛感,但以身體能接受之原則,每日三次以上,直到痛感消失為止。

 

3、症狀嚴重者操作過後須使用熱源(乾式)溫敷。

 

4、翳風穴不但可以用來治療,還可以用來預防和診斷疾病以及判斷病情的加重與否。依據按推此穴位時產生的痛感,可以用來判斷症狀的嚴重性。當按推翳風穴時產生的痛感越重也代表筋傷越嚴重,持續操作可改善頭部氣血循環。

【肩井穴】(屬「膽經」)

為三焦經,膽經,胃經,陽維脈 的交會穴,對於中風復健,肩頸酸痛,神經衰弱,乳腺炎等有不錯的幫助

 

主治疾病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體與自然近似,軀體如大地,血管神經如水道。當水道瘀塞時,土地無法灌溉,當血管神經不暢通,就會產生疾病。「百病皆起於瘀」。經過陶瓷熱蘊,無痛刮痧,暢通血脈,使瘀塞直接排出,就達到了紓緩酸痛活絡血循養生的效果。

 

肩井穴為何會痠痛?
 

長時間低頭、抬肩、抬肘。 可能是你坐姿不正,長時間低頭凸背,引起肌肉攣縮,拉動骨頭關節所造成的。 平常要注意姿勢的端正,要常抬頭挺胸,不能長時間的低頭工作,不可以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不可以躺在沙發上,枕頭不能太高。 長期不正確的姿勢會導致頸椎勞損,頸椎錯位或變形,椎間隙變窄,頸椎骨質增生,也可能引起頸脊髓或頸的神經根受到壓迫而身體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錯位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肌肉僵硬、繃緊,頸、肩臂不舒服、肩背酸痛、手累、手部麻痺,不能用力,或工作時容易疲勞,亦會感覺頭痛、眩暈等。 人體頸椎神經壓迫的原因很多,大都出自於枕頭過高,由於頸椎的正常弧度為前突狀,若枕頭太高,將改變此弧度,造成頸惟前突消失,而壓迫神經及椎動脈,而造成頸部、肩部、手肘及手部的酸麻疼痛或無力,亦會引起腦部缺氧、頭暈、頭痛、失眠及腦神經衰弱等問題。 除了枕頭過高會引起上述症狀外,尚有如長期夾電話工作者或使用3C產品如電腦、手機.....等,低頭工作者,常以沙發把手當枕頭者,躺在床上看書者及喜歡跳水者,均容易引起頸椎弧度改變,而壓迫頸椎神經及椎動脈。 中段及下段頸椎神經分佈於兩手,包括肩、肘、手臂及手指,若此段神經壓迫,將造成兩手無力、酸麻、疼痛,冬天冰冷兩手指閉張不全、五十肩、手肘疼痛等症狀。

 

bottom of page